博客來



▲許多人都會在社群軟體上分享圖文,但你知道從分享的內容就能「鑑別」你是什麼樣的人嗎?(圖/Pixabay)

因為工作關係,我在社群軟體上的朋友群組,從年紀比我爸還老的政治前輩,到小我20歲以上的大學生都有。這些群組的內容差別很大,但我也從中發現一些蠻有趣的指標:若某人開始在群組中分享「他並未用到」的保健資訊,那大概就可以判定這人已步入中年;如果他分享的是「他本人沒有在其中」的風景美圖,那大概就代表這人已經算老頭了。

即便是所謂的「長輩圖」,或許都還沒上述兩者有這麼強的「鑑別力」,因為長輩圖主要是美學素養比較差的人在傳的。那分享特價優惠資訊呢?我發現不少年輕人也會這樣做,甚至總在傳假的折價券;而免費的LINE貼圖,則是無分老少都在廣傳。但就是「他並未用到的保健資訊」與「他沒有在其中的風景美圖」,會出現這種劈開「天地」的年齡區隔效果。

為了避免這只是我的一偏之見,我還曾請專業友人去「撈」了幾篇相關的網路數據,所得結果也多半印證我的觀察。我們還發現,會傳「他並未用到的保健資訊」者,甚至還可以抓出43歲這樣的明確數字界線(以上者就會開始大量傳)。

那,到底是為什麼呢?難道台灣人一超過43歲,身體就會極速變虛?一變老,就會突然熱愛看風景嗎?這種總體現象當然沒那麼容易找到客觀解釋,但我就試著從價值論角度,提出一些分析。

先來看「他並未用到的保健資訊」者。這類資訊通常可分為「食療」(怎麼吃最健康)與「強身」(從健身到各種避免疾病的物理化學方式),其內容資訊通常真假難辨。就學理來看,大多數若非老生常談的醫學常識,不然就是參考價值極低。

那當事人為什麼會傳播、分享這類資訊呢?

第一層次的考量,當然就是身體開始老化,察覺自己步入中年,需要好好保養。大多數人都是在沒有意識到的狀況下,漸漸變得非常依賴成藥(容易生病)或營養品(提神或改善身體狀況),等到注意時,已經像藥罐子一樣每天都會吃上好幾顆。治療當然不比預防好,因此保健資訊的價值快速上升,成為自己關心的主要議題。

第二層次的考量,就是有了社會責任:要扛家庭或公司,不能輕易倒下,之所以需要保健資訊,不只是為了自己,更是為了身邊的各類關係人。所以對於保健更加在意,努力改善體質變成一種道德要求,相關資訊的蒐集閱讀也就成了日常功課。

第三層次的考量,是就客觀角度來說,這些人的身邊同儕也普遍出現老化現象,基於愛護心或同理心而分享自己認為可能有幫助的知識。

因此當某人家庭與事業趨於穩定,身體機能又開始衰退時,就會開始熱愛分享這類文章。以台灣人的現實情況來看,這轉變大概就是發生在30幾歲後期到40歲中期。

▲年紀大的長者因人生歷練豐富,明白在社群軟體上分享各種資訊有可能掀起紛爭,索性就轉發些讓人看了心曠神儀的風景美照。(圖/Pixabay)

那麼,開始分享「沒有自己在其中」的風景美圖,又為何與老人產生連結?其實這類資訊內容,多半是名山大川、楓葉雪景,也有一些珍禽異獸的有趣鏡頭,類似國家地理頻道、Discovery系列。就價值論的角度,會博客來網路書局分享這類資訊也有多層次的考量。

第一層的考量,就是這些人有了點人生閱歷後,會察覺在公共空間討論各種主題都會掀起紛爭,只有自己不在其中的風景美圖,能以純美感考量而獲得普遍接受。就算是自己去玩的照片,也都能讓沒錢去玩的人不開心,認為是炫富,為了保險起見,還是分享空景為妙。

第二層的考量,就是這類影像能引發一些討論,避去直接問候的尷尬。在公共討論區分享風景美圖,有機會引來一些像是「下次可以一起去玩」的回應,雖然多半客套,但還是能從對話中延伸得知他人的近況資訊,這就能巧妙閃過不必要的打探階段,避免問到負面消息時難以回應。

第三層考量,就是為了不想失去存在感,那就要做點事讓大家看見,而分享風景美圖可以達成這個效果,且又不失品味,於是就成為首選。

所以,分享這類圖文資訊是一種深思熟慮後的表現,部分長者選擇這種溝通形式也就不足為怪。但這就不若前者有明顯的年齡分界了,除了60、70歲的人,許多50幾歲就退休的族群也會開始大量分享這類資訊。

上述各層次的價值考量,事實上皆能從反面來思考:相對年輕的族群較少分享這類資訊,那是因為他們沒有相關的價值需求。當然,這不代表年輕人就不想看保健資訊或壯絕風景,而是他們認為沒需要「分享」給大家,或是沒辦法透過分享的過程創造更高的內在價值。

尤其Google之類的網路搜尋引擎出現之後,人類雖能取得更多、更廣的知識,卻也少了人與人直接溝通詢問的機會。社群軟體也是如此,雖然帶來更便利的溝通管道,但也形成了一種新的「阻絕」,如果沒了網路聲量,旁人馬上會忘了你的存在,因此,人們總會試圖以最有價值的方式來強化自己的存在感,並且尋求其他人的共鳴。

因此這些圖文的意義並不止於其自身的「本有價值」,還包括了藉分享行動外延的人際價值。就算那些資訊是假的或沒人會看,光是透過分享的行動,就能讓整個價值體系往不同的向度發展。

所以,下次看到有人在群組中貼出這類圖文時,你除了會想「他也老了啊」,不妨也進一步思考,大家是否應該在真實的人生中,有更多、更全面的互動,還是就在一路貼圖的過程中,各自孤獨的老去呢?

好文推薦

周偉航/炳忠哥的1,500萬,該有多少媒體效果?

周偉航/負能量爆發!孤單寂寞覺得冷的政客們還好嗎?

周偉航/功德,不是這樣做滴

???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,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讚!

●周偉航,筆名人渣文本,經營粉絲專頁「特急件小周的人渣文本」,輔仁大學哲學博士,專長為倫理學,曾從事政治公關工作,目前為時論專欄作家。本文不代表公司立場。88論壇歡迎多元的聲音與觀點,來稿請寄:editor88@ettoday.net














A7C3157417DB3658
arrow
arrow

    elaineshello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